创建产学研合作的“三维”机制
——以清华科技园在昆山的探索和实践为例
文/梅 萌 刘万枫 马扬飚
从一维的“线”到二维的“面”,再到三维的“体”,三个维度之间存在递进的关系。其中,产业链条是产学研结合的初级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企业和大学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共同推进成果转化。公共平台是产??、研、金、介等多种要素加入到自主创新的进程当中,大大催化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量变和质变。产业创新基地则代表了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产学研合作的高级模式。三个维度虽然有阶段的不同,但是没有高下和优劣之分。在特定的区域、特定的行业、特定的企业中,具体应采用何种维度进行产学研合作,则要视科技成果的成熟度和产业发展的现状而定。
下面以清华科技园在昆山试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为例,试论科技成果转化的“三维”机制。
“一维":推进校企合作打造产业链条
大学和产业之间,具备互补、互动的巨大潜力。大学能 够弥补企业在智力资源、实验设备等方面的不足;同时,企业所拥有的资金实力、市场信息等也能够让大学从中受益,不断完善大学学科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而清华科技园正在不断为大学和企业搭台、铺路、架桥,为双方提供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以此推动产业的整合和升级。
2007年,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的第一个项目——大飞机项目正式立项。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清华科技园锁定了清华大学重大科研项目之一——机械工程系超大吨位模锻压机项目。为此,由清华科技园牵头,园区与昆山政府共同筹集资金4000万元,联合机械工程系发起成立了苏州昆仑先进装备制造技术有限公司。在机制上,该公司与机械工程系签订共建研发中心协议,计划3年向机械工程系投入一定的研究资金,同时实现该技术与学校的知识产权共享。2009年,昆山市将依托该项目建设昆山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目前在清华科技园的协助下,该公司已落实基地选址和立项工作,10万吨模锻压机项目设计、融资等工作已经展开,预计该项目将于2010年落成。
同昆仑大压机项目相比,成果产业化程度更高的,是维信诺公司的OLED项目。0LED项目是清华大学化学系12年研究的重大成果,是下一代平板显示的关键技术。与目前市面上广泛应用的LCD相比,OLED具有主动发光、动态画面质量高、使用温度范围广、抗震能力强等一系列的优点,因此它被专家称为未来的理想显示器。
昆山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提出了打造“平板显示”产业链的构想。清华科技园积极响应,倡导并促成了清华大学化学系、维信诺公司、昆山市政府三方之间的合作:昆山市政府先后出资3.2亿,组建成立了昆山维信诺公司。在清华科技园的支持和帮助下,维信诺公司于2003年顺利开展中试,成为OLED行业中国大陆唯一一家能够在中试生产线上进行小批量生产的厂家。在清华科技园的协助下,维信诺公司先后获得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等政府的各类支持,有力地推动了项目的进展。2008年10月8日,中国大陆第一条OLED大规模生产线已正式在昆山投产。
“二维’’:围绕地方产业搭建公共平台
清华科技园在与创新创业企业沟通、交流、服务的过程中发现: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任何一家创新型高科技企业都会产生一定的创新需求,如果不能一一妥善满足这些需求,企业将很难获得持续性发展。此时,要靠政府、大学、资本、技术、中介等多方资源的介入,才能帮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而大学科技园区的平台优势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来自政府、大学、资本、中介等各方面的资源,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促使区域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
根据昆山及江苏地区的产业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情况,依托清华大学相关院系的研究力量与科研成果,2006年,清华-科技园昆山先进制造创新中心正式宣告成立。该平台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平台密切结合昆山市制造业发达的产业现状,顺应了这一地区产业升级、区域创新的自发需求;二是“中心”充分集合了清华大学先进制造学科群的科研优势,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科研院、电子系等多院系所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形成了日常联系机制,并实质性推动相关院系近30个项目与昆山对接,落实项目超过10余项;三是在该平台的建设过程中,科技园发挥了较好的资源整合和桥梁作用。
“三维”:着眼未来产业建设创新基地
在打造产业链条、搭建公共平台的基础上,清华科技园致力建设产,11,"11新基地,bJ,l:l~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2007年,清华科技园引进国家“973”计划小核酸领域首席科学家梁子才的小干扰核酸研发、制各项目,并协助组建了苏州瑞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随后,在昆山市政府的支持下,清华科技园昆山先进制造创新中心与瑞博公司共同组建生物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2008年4月,首届中国小核酸会议在昆山举行,国内外小核酸lang="EN-US">400人参会,会议形成了“做核酸,到昆山”的共识。随后,以小核酸会议为契机,清华科技园提出了建设小核酸产业创新基地的构想。根据构想,该基地未来将具备四个显著特点(其中包括三个“10”的运作特色):首先,在学术资源上,计划组建由3位院士和2位长江学者领军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为高端研究提供智能储备;其次,在研发能力上,拟筹建10个以国内外顶尖科研团队为依托的小核酸研究实验室,并在研究所的共同建制下,充分发挥出协作互促的共赢效应;第三,在成果转化上,开放的实验室不仅将使基地内企业拥有国际一流的研发条件,也让10个受支持项目的成果获得快速转化为生产力的机会;最后,产业基地预计还将在建设期间孵化10家以上的生物企业,全力扶持相关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
“三维”机制促进昆山产学研合作成功
综上所述,昆山之所以能成为产学研成功合作的示范区域,究其原因有三:一是“三维一体”机制顺应了昆山市区域创新的总体需求,因此得到了昆山市政府的倾力关怀和全力支持。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昆山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具备良好的经济实力和产业升级基础。如何实现产业升级、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已成为昆山市政府高度关注的一个焦点。
二是昆山的“三维”机制充分利用了清华大学在科研、人才方面优势。无论是产业链条、公共平台还是产业创新基地,都为清华大学专家与昆山的合作搭建起共赢的桥梁。一方面,清华大学专家教授的在研项目及各类可转化的科技成果都是“三维”机制得以顺利运转的智能资源;另一方面,科研成果的孵化也能够帮助学校在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检验成果的有效性。
三是“三维”机制充分发挥了科技园的平台作用,园区成为联系政、产、学、研、金、介等创新要素的重要渠道,成为营造“创新场”的主要力量。作为全国唯一的A类国家大学科技园,清华科技园依托清华大学,通过政府的支持,通过与大学的合作,通过企业之间的互动,形成“线”、“面”、“体”的三维机制,使得创新型高科技企业在园区里快速成长。